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5期
编号:10625997
牛黄消炎灵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牛黄消炎灵胶囊中贝斯素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方法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贝斯素进行了鉴别。 结果 该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结论 本文为进一步完善和控制牛黄消炎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牛黄消炎灵胶囊 贝斯素 薄层色谱

    牛黄消炎灵胶囊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等第十册 [1] 中,由牛黄、盐酸小檗碱、黄芩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原质量标准中收载了胆酸的化学鉴别反应及盐酸小檗碱的薄层色谱鉴别。处方中牛黄为主药,但未标明是以何种牛黄入药。根据对该品种市售情况调查,并经实验证实含猪去氧胆酸 [2] 的情况,笔者判断该品种所投牛黄应为人工牛黄。由于人工牛黄成分复杂 [3] 其中贝斯素为处方中的保密成分 [4]价格昂贵,因此我们选定贝斯素为薄层色谱鉴别指标,为更有效地控制牛黄消炎灵胶囊的质量作进一步探讨。该薄层鉴别方法准确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品种质量检验标准的补充。

    1 试验材料

    1.1 样品(1~11)均为市售产品 见表1。

    表1 11种样品生产单位及批号(略)

    贝斯素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0267-9701

    空白样品:按《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制法项下方法自制缺人工牛黄的空白粉末。

    1.2 仪器与试剂

    1.2.1 超声仪 上海申波超声公司,型号SCQ-50型。

    1.2.2 硅胶 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1.2.3 薄层板 自制硅胶G板。自制含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硅胶G板,临用前110℃活化半小时。

    所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鉴别(一) 取样品及空白对照品各一粒内容物,置三角烧瓶中,加丙酮5ml超声处理10min,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贝斯素对照品约50m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0min,加甲醇至刻度,静置,取上清液作对照品,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冰醋酸-甲苯-水(10:7.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H 2 SO 4 乙醇液,105℃烘约10min,置紫外灯下(365nm)检视。结果对照品显四个以上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有三批样品显一个斑点,其余样品均显四个以上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空白对照品无斑点。见图1。

    图1 鉴别(一)薄层色谱图(略)

    S-对照品 1~11-样品 K-空白

    2.2 薄层鉴别(二) 取样品及空白对照品各一粒内容物,置10ml容量瓶中,加水5ml超声处理10min,加甲醇至刻度,静置,取上清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贝斯素对照品约30mg,同法制成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茚三酮乙醇液,105℃烘约10min。结果对照品显一个紫红色斑点,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有三批样品未显紫红色斑点,其余样品均显一个紫红色斑点,空白对照品无斑点。见图2。

    图2 鉴别(二)薄层色谱图(略)

    S-对照品 1~11-样品 K-空白

    3 讨论

    根据文献 [3] ,笔者分别以贝斯素中所含不同类成分特征设计了鉴别(一)、(二)。由于在鉴别(一)中,样品用甲醇提取时部分成分对用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的斑点有干扰,经多种溶媒提取实验比较后,改用丙酮提取样品,用10%硫酸乙醇显色,荧光斑点清晰无干扰,且斑点荧光可保持数日不褪。

    考察了温度、相对湿度变化对薄层结果的影响。其中温度对薄层结果影响较为明显。室温较低时(<15℃)易形成边缘效应和展开剂中不同溶媒无法同时展开的现象。室温过高(>30℃)展开速度过快,斑点易拖尾。相对湿度过高(>70%)则影响薄层色谱的重现性。实验证实,在室温20℃~30℃,相对湿度70%以下展开,分离效果最佳。

    经过对该品种4个生产厂家11个批次样品的薄层鉴别结果分析,发现有一个厂家三个批次样品用原检验方法检验合格,而用本文补充的薄层鉴别方法检验不合格的事例,为该品种的检验方法需要补充完善提供有利佐证。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9.

    2 龚新民.新部颁标准人工牛黄的特点.中成药,1998,20(2):20.

    3 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WS3 -132(Z-122)-98.

    4 刘亚蓉.中成药中牛黄与人工牛黄的薄层鉴别.西北药学杂志,1995,10(6):10.

    (编辑李 一)

    作者单位:421001湖南省衡阳市药品检验所, 百拇医药(王先教 傅黎春)